在大秦的朝堂之上,一场激烈的辩论即将展开。秦宇站在一侧,神色坚定,准备为他所倡导的新式学堂与传统学者们一决高下。而在龙椅之上,秦始皇正襟危坐,目光深邃,等待着双方的陈词。 秦宇深吸一口气,率先开口道:“陛下,诸位大人,今日本官在此,是为了阐明新式学堂存在之必要,以及其对于大秦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。” 一位年长的传统学者立刻站了出来,他的声音洪亮而充满威严:“秦宇,你所谓的新式学堂,实乃离经叛道之举!千百年来,我大秦皆以礼教为基,以经典为本,方能维系社会之秩序,传承道德之风尚。而你这新式学堂,一味推崇科技之学,岂不是要将我大秦之根基毁于一旦?” 秦宇毫不畏惧地回应道:“大人此言差矣。科技之学并非与礼教相悖,而是相辅相成。且看如今之世,各国皆在谋求发展,科技之力日益彰显。若大秦故步自封,仅守着传统礼教,而忽视科技之进步,必将在时代的洪流中落后。” 另一位学者摇头说道:“秦宇,你过于看重科技之能。然人若无礼教之约束,道德之规范,纵有万般技艺,亦不过是徒有其表,难以成就大善。” 秦宇目光坚定地看着对方:“大人,下官并非轻视礼教。新式学堂在传授科技知识的同时,亦注重品德之培养。学生们不仅要学会创新与探索,更要明白责任与担当。且科技之发展,能为礼教之传播提供更便捷之手段。例如,印刷术之改进,可使经典之书广为流传,让更多百姓受礼教之润泽。” 此时,又有学者挺身而出:“秦宇,你口口声声说科技有益,然如今之学子,沉迷于奇技淫巧,荒废经典之研读,如此下去,大秦之文化传承何以延续?” 秦宇向前一步,拱手说道:“大人过虑了。新式学堂并非摒弃经典,而是在传承经典之基础上,融合科技之新识。学生们在研读经典时,能以科技之思维解读其中之智慧,使之更具时代之活力。且科技之进步,能改善民生,使百姓安居乐业,从而更有心思与精力追求礼教之高尚。” 秦宇接着说道:“陛下,且看我大秦之农业,若能运用新式灌溉之法,改良种植之术,粮食产量必能大增,百姓不再受饥饿之苦。此乃科技之惠,亦是礼教所追求之仁政。” 一位大臣附和传统学者道:“陛下,秦宇所言虽有几分道理,但此举风险甚巨。一旦科技之学泛滥,人心浮躁,礼崩乐坏,后果不堪设想。” 秦宇立刻反驳:“大人,若因噎废食,惧怕变革,大秦如何能应对外部之挑战?他国在科技上已有所建树,若我们不迎头赶上,必将受制于人。” 秦宇继续慷慨陈词:“陛下,再观我大秦之军事。若能研发先进之武器装备,提升战术之策略,我军必能更加强大,保家卫国,护我大秦之疆土。此乃科技之力,亦是对国家忠诚之体现,与礼教之忠君爱国思想相得益彰。” 传统学者们群情激愤,纷纷指责秦宇:“你这是危言耸听!大秦以礼教立国,数千年根基岂会如此轻易动摇?” 秦宇大声说道:“大人,时代在进步,我们不能闭目塞听。科技并非洪水猛兽,只要引导得当,必能为大秦带来繁荣昌盛。” 这时,秦始皇微微抬手,示意众人安静:“秦宇,你所言之理,朕亦在思量。但传统学者们所忧,亦不无道理。你当如何确保科技之学与礼教之教并行不悖?” 秦宇郑重答道:“陛下,下官将制定严格之教学规范,在课程设置上,合理安排科技知识与礼教经典之学习时间。同时,加强师资之培训,选拔既有深厚礼教素养,又懂科技之能的先生任教。再者,定期举行品德考核,对学生之道德行为进行监督与引导。” 秦始皇微微点头:“嗯,然此事关乎重大,朕需再斟酌。” 退朝之后,秦宇深知此次辩论只是一个开始,他必须准备更加充分的论据,以说服秦始皇和那些顽固的传统学者。 他日夜奔走于各地,收集了大量因科技进步而受益的实例。他看到了新的农业工具让农民丰收的喜悦,也看到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拯救生命的奇迹。 “这些都是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,如果能在全国推广,大秦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。”秦宇心中暗暗想道。 同时,他也与一些开明的官员和学者交流,共同商讨如何更好地融合科技与礼教。 “我们要让人们看到,科技并非与礼教对立,而是能够为礼教的传播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可能。”秦宇对他们说道。 而在另一边,传统学者们也没有闲着。他们联合起来,撰写了长篇奏折,列举了种种可能因科技发展而导致的社会弊端。 “陛下,若任由科技之学泛滥,人心不古,道德沦丧,大秦之江山社稷将危矣!” 秦始皇看着双方呈上来的各种论据和观点,陷入了深深的沉思。 数日后,秦始皇再次召集众人上朝。 朝堂上气氛紧张,众人都在等待着秦始皇的最终裁决。 秦始皇缓缓开口:“秦宇,朕再问你一次,你可有十足之把握,让新式学堂在传授科技知识之时,不损我大秦之礼教根基?” 秦宇跪地,声音坚定:“陛下,臣愿以性命担保。若有半分差池,臣愿领罪。” 秦始皇目光扫过众人:“朕决定,给新式学堂一个机会。但秦宇,你务必牢记今日之承诺,若有违,朕绝不轻饶。” 秦宇喜不自禁,连连叩头谢恩:“陛下圣明,臣定当鞠躬尽瘁,不负陛下厚望。” 这场朝堂上的激烈辩论
第21章 据理力争(1 / 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