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章 大善人刘厢使(1 / 1)

在金国兴中府的一条繁忙街道上,两个居民正在闲聊,他们的话题围绕着最近发生的一件大事——刘厢使释放了家中所有的奴婢,并决定用全部家产建造孤老院。

“你听说了吗?刘厢使家的事情。”一个穿着朴素的中年男子对旁边的老者说。

老者点了点头,脸上带着一丝敬佩:“是啊,刘厢使真是个仁慈的人。他不仅释放了家中的奴婢,还打算用所有的财产来建造孤老院,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善举啊。”

“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难道他不怕家道中落吗?”中年男子继续追问。

老者叹了口气:“这你就不懂了。刘厢使是个有远见的人,他知道金宋两国的关系紧张,我们这些汉人在金国的处境并不好。他这么做,一方面是为了积德行善,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给汉人在金国树立一个好榜样。”

就在这时候,旁边有一个少年好像也对这个大善人留香史非常感兴趣,他也围着老人在认真的听,他手里拿的书被攥得紧紧的,显然都误了去官学的学习。

刘厢使的善举引起了轰动。大家都对刘厢使这个人提起了兴趣。

这个厢使的官职,其实是大金国向大宋学习来的。

想当初,宋太祖赵匡胤将各藩镇中强壮勇敢的士兵纳入禁军,其余留在本州备役的被称为厢军。厢军主要由招募的饥民、部分流放的罪犯以及禁军中武技不合格者组成。厢军的任务非常繁杂,包括修城、榷酤、制作军器、修路建桥、水陆运输、牧马屯田、侍卫官员等。

厢使的职官设置就来自于厢军,经历了从武官到文臣的转变过程。初期,四厢都指挥使主管厢务,下设都巡检二员,马军司兼旧城里都巡检,步军司兼新城里都巡检,每厢又有厢巡检。巡检主管灭火、治安,其他具体的公务,每厢则设都所由、所由、厢典、街子、书手、行官等名目。这时期应是武官主持厢务,而统治者希望由懂文法、能决理民间事务的文臣来取代这些人。在熙宁三年(1070年)前京城设立四名左右厢使臣,同期厢巡检职官仍在。但很快又在其下恢复了四厢使臣。逐厢仍应有都所由、所由、厢典、书手等,坊则有坊正。勾当左右都厢公事官一四厢使臣一都所由、所由、厢典、书手、行官一坊正(甲头)。

在金国,厢使的官职虽然不算显赫,但在地方上却有着不小的权力。他们负责管理城市的治安、税收、市场等日常事务,是连接中央政府和普通百姓的重要桥梁。

刘厢使作为汉族人,在金国的官场上能够担任这样的职位,已经是非常不易了。因为女真本就是一个小部落发展起来的,他们根本没有管理经验,所以大量启用汉人参与了政治管理。

当时的金宋关系紧张,两国之间的战争不断,汉人在金国的地位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。许多汉人被迫离开家园,流离失所,生活十分艰难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刘厢使的善举无疑是给汉人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。

刘厢使和他的妻子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,他们有两个孩子,家中还有几个奴婢。他们的生活虽然不算多豪富,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。然而,刘厢使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释放家中所有的奴婢,让他们从良,并且用家里的所有财产来建造孤老院。

这个决定在兴中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。许多人都不理解刘厢使为什么要这么做,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疯了。然而,刘厢使却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
他知道,金宋两国的战争给汉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,许多汉人因为战争而失去了家园,生活无依无靠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善举,能够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汉人提供一个安身之所,让他们能够在孤老院中安度晚年。

同时,刘厢使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,能够唤起更多人的善心,让更多的汉人在金国能够互相帮助,共同度过难关。他相信,只有团结一致,汉人才能够在金国站稳脚跟,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刘厢使的决定也得到了他妻子的支持。她虽然担心家中的生计,但更理解丈夫的苦心。她知道,如果能够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汉人,那么他们的善举将会被后人铭记,他们的名字将会被永远传颂。

于是,刘厢使和他的妻子开始着手准备建造孤老院。他们卖掉了家中的所有财产,包括田地、房屋和一些珍贵的古董。他们用这些钱购买了土地,雇佣了工匠,开始建造孤老院。

孤老院的建造过程并不容易,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。有些人不理解他们的决定,甚至嘲笑他们愚蠢。

但是,刘厢使和他的妻子并没有放弃。他们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。他们每天都吃住在工地和工人一起干活,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孤老院终于初具规模了,但是这个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件非常令他们尴尬的事情,他们没钱了,难道就半途而废吗?

就在刘厢使一筹莫展的时候,他的妻子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,她决定捐出自己的一只眼来换取大家的善款,最终把孤老院建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