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中了大金国的状元(1 / 1)

如果不是我姐夫张兟当初告诉过我,给了我一个希望,我想我不能苦苦支撑这么多年,也许会在那乱世成为一抷新土。既然我活下来了,那当然不能白活,虽然我能力有限,但我也有自己的责任。

在金国的铁蹄下,中原大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。黄河以北的地区,曾经是大宋的膏腴之地,如今却沦为了金国的领土。金国的统治者们,虽然在战场上勇猛无比,但在治理国家、管理百姓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。他们需要人才,需要那些懂得儒家经典的士绅来帮助他们稳固统治,于是,他们开始在占领地起用当地的文人。

在这种背景下,我,一个普通的文人,也得到了返回家乡的机会。经过长途跋涉,我终于回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。然而,当我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时,却发现一切都变了模样。曾经飘扬着大宋旗帜的城楼,如今挂上了金国的徽记;曾经熙熙攘攘的市集,如今却是一片萧条;曾经那些趾高气扬的汉族官员,如今在金国士兵面前卑躬屈膝,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,不惜欺上瞒下,大发国难之财。

百姓们虽然心中充满了愤恨,但面对强大的金国,他们又能如何呢?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,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翻身做主。而我,作为一个文人,除了心中的愤懑,更多的是对文化的坚守和对未来的憧憬。

金国为了安抚人心,开始效仿南宋,实行科举制度。这对于我们这些滞留北方的文人来说,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。虽然我们的身份已经从大宋的子民变成了金国的二等国民,但科举的大门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窗。

我决定参加科举考试,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前途,更是为了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同胞们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能够在金国的统治下为汉族的百姓争取到一丝尊严和权利。

备考的日子是艰苦的,我每天都要沉浸在四书五经的海洋中,反复琢磨那些古老的文字。我知道,只有精通这些经典,才能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。同时,我也在不断思考,如何将儒家的仁爱思想融入到治理国家的理念中,如何让金国的统治者明白,只有善待百姓,才能赢得民心。

考试的那天终于来临了,我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文化的坚守走进了考场。考场上,我看到了无数和我一样的文人,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希望。我们虽然生活在金国的统治下,但我们的心仍然属于那个曾经辉煌的大宋。

考试结束后,我回到了家乡,开始了漫长的等待。

有一天我做了一个梦,梦里我的姐夫张兟,再一次穿着紫衣来到我身边,他说国家大事不是个人能够左右的。你现在要做好自身,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。我还想问一下,他10年前说过的话是否要应在今日。他没有给我问话的机会从我的梦中消失了。

我知道,无论结果如何,我都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。如果能够金榜题名,我将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为汉族的百姓争取权益;如果不能,我也将继续在民间传播文化,教育后辈,让他们知道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文化的力量是永恒的。

终于,放榜的那一天到来了。我挤过拥挤的人群,终于在榜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。那一刻,我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。我知道,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胜利,更是所有汉族文人的胜利。我们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赢得了金国统治者的认可。

成为官员后,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为百姓服务。我努力推行儒家的仁爱思想,提倡节俭,反对奢侈,尽可能地减轻百姓的负担。同时,我也在暗中联络其他的汉族官员,希望能够形成一个有力的团体,共同为汉族百姓争取更多的权益。

然而,金国的统治毕竟是外来的,他们的残暴和贪婪是无法改变的。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公和苦难,我的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。但我没有放弃,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,用文化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这个世界。